.jpg)
理解與溝通:多世代職場的關鍵挑戰
現代的職場是多元世代共存的場域,除了剛投入職場的新鮮人之外,近期在職場上也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字–「壯世代」,亦即是45歲以上的中高齡員工。在過去協助輔導企業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壯世代與新世代共同工作時,經常會有一些溝通上的誤解及合作困難,所以作為職能治療師,我們不僅關注個體的功能性與生活參與,也在協助不同年齡層員工合作與共事時,扮演著理解需求、促進互動的重要角色。
跨世代溝通並非單純的「傳遞訊息」,而是建立彼此理解與尊重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認知到每個世代的價值觀、需求與溝通模式的差異,才能在職場上實現有效的合作與成長。希望跟大家分享這些過去我們累積的經驗,讓大家在跨世代溝通上能夠更如魚得水。
一、練心法:不同世代間的差異與相似
壯世代與新世代的差異
- 壯世代:在家庭中多成長於較威權的教育體系,重視安全穩定、顧全大局,習慣有層級的指導方式。
- 新世代:成長於愛的教育與數位資訊時代,重視自由選擇、創新,追求工作中的自我實現與生活平衡。
這些因為生長及教育經驗上的不同,可能會造成溝通上的誤解或者不諒解。先有了解、才有同理,建議所有職場上的同仁們可以先試著了解彼此的內在價值,並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
壯世代與新世代的相似
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在工作上卻可能有相似的需求,若能夠聚焦於彼此相似的地方,則有可能進一步提供彼此情緒價值,這些需求包含「成就感、歸屬感、物質需求、自主性」等需求。以職能治療的視角,理解每位員工的內在需求,有助於設計更適合跨世代團隊的溝通策略。
二、練外功:實踐跨世代溝通的核心技巧
建立理解:聰明達成共識
- 尊重傾聽:理解對方主觀的立場與需求。
-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體察心情與需求。
- 客觀評價:聚焦事件本身,找出雙方的優勢與共識點。
範例分析:
當團隊討論新產品推廣時,新世代成員可能偏好「短影音與KOL合作」,壯世代成員則建議「先讓過去合作廠商試用與口碑推廣」。此時,尊重與換位思考有助於整合創新與穩健的雙重策略。在聽到不熟悉的處理策略時,先仔細傾聽對方想這麼做的原因及優缺點分析,最好能夠先肯定對方在這個方案中的優勢及嘗試,再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及討論。記得,在職場上,如果只就事論事,很快就會出事。
清晰表達:四步驟溝通法
- 需要:明確說出溝通目的與需求。
- 原因:解釋背後的邏輯與必要性。
- 解決: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 損益:分析優勢與可能的風險。
實務應用:
以剛剛的例子來說,新世代員工與其直接說「以前那些合作廠商已經落伍了啦!現在已經是網路世代了,我們再不轉型就要被淘汰啦!」,不如參考上面四步驟的說法:
「我們需要透過短影音和KOL合作,更新品牌形象並觸及新客群(需要)。原因在於現今市場趨勢偏好數位內容而且我們的新產品與過去有很大的差異(原因)。因此,我建議我們先分階段執行數位行銷,先撥一筆預算建立線上平台,同時保留過去廠商試用的穩健策略(解決),這能有效控管風險並擴展影響力。(損益)」
這當然只是一個過度簡化的例子,但我們可以看見這樣的說法更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聚焦在討論解決方案而非針對世代的攻擊。
增強理解:三感傾聽法
- 感覺:保持開放的肢體語言,專注傾聽。
- 感知:重述對方觀點,確認訊息無誤。
- 感受:標注對方情緒,促進同理心理解。
- 透過「三感傾聽」,團隊成員能夠在彼此溝通時降低摩擦,提升協作效率。
三、結語:跨世代溝通的專業價值
跨世代的職場溝通挑戰,表面上是溝通方式的差異,本質上則是理解需求與共創價值的機會。作為職能治療師,我們深知人類在不同階段的需求與目標存在差異,但透過適當的策略引導、尊重溝通與實務技巧,我們能幫助團隊建立更加和諧、協同的工作環境。
唯有跨越世代隔閡,職場才能真正發揮每位成員的潛力,邁向更高效能與更具創造力的未來。
想了解更多跨世代溝通技巧?
Hahow for Business 的「高年級實習生:中高齡翻轉職場競爭力」課程中了解更多跨世代技巧,現在就馬上申請課程試用
課程簡介
面臨大缺工時代,培訓新進員工時程往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面對職場上資深優秀員工即將退休,職場新鮮人大斷層,人才充盈及流失兩頭燒,本課程將帶您瞭解如何善用中高齡員工優勢並利用現有資源,降低培訓成本及增進員工職場力,一起為中高齡員工及公司共創雙贏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