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方案攻略(下)成果導向的培訓規劃

Home人才培育

成果導向的訓練,意指訓練真正有效(Robinson & Robinson,1989)。在規劃時即思考如何產生對服務對象有助益的方案,以及如何瞭解服務對象有因為所實施的方案而獲得改變(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鄭怡世,2010)。

一般而言,規劃方案要考量的要素大抵包括:需求、目標、內容、受訓對象、時程、設備、講師、教材等,然而著重成效或績效的方案規劃則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李藹慈,2012;Wick, Pollock, Jefferson, & Flana-gan,2010),以下提出三項原則:

一、反向的培訓方案規劃

培訓方案規劃時,應先思考要達成的組織成果為何,再據以設計學習活動,也就是反向規劃(backward planning)。 此概念來自於 Kirkpatrick 所提出的四層次評鑑架構(Kirkpatrick, 1994)。1994)。原來的評鑑架構包含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反應層次,主要評鑑學員對方案的滿意度,包括課程內容、講師教學、行政服務、及環境設備等
第二個層次:為學習層次,主要在評鑑學員是否學到新的知識、態度及技能
第三個層次:關心學員的行為因為學習而產生改變,特別是學習成果移轉至工作上的情形
第四個層次:學員是否因為行為改變而對工作或組織產生具體貢獻

該架構中,第四層次的評鑑所提供的訊息最關鍵也最重要,但卻最難達成。因此,為了確保第四層次評鑑的落實,在培訓方案的設計上,則建議由第四層次的組織面成果思考起;其次思考,若要達成預期的組織成果,在工作應展現什麼樣的行為;而工作要展現那樣的行為,則應具備何種知識、態度與能力;最後,則是要提供令學員滿意及感動的學習課程。如此,才能確保培訓課程的成效。

二、以終為始:定義組織面的目標,而非學習目標

過去的培訓方案在進行設計時,大都侷限在課程結束後的學習目標,而非在工作上或組織層面應達成的成果,換句話說,只關注學員學了什麼,而非將來可在工作上做什麼,Parry (1997)認為學習目標是中介目標,在教室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僅是中介行為但訓練專業人員,必須要能定義終點目標,亦即不僅在教室能表現出應有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回到工作崗位上,亦能表現出相對應的行為。

因此,目標的訂定應將時間軸拉長至學員回到工作崗位,並且將培訓的焦點強調工作上的行為及績效(如表 1),而非僅是知識的習得。

學習目標與企業目標 Hahow for Business Blog

                                             表一、學習目標與企業目標之比較

除此之外,許多培訓方案規劃者,在訂定目標時,常不知如何撰寫,甚至常常把目的(goals)與目標(objectives)混為一談,而影響了課程的執行及培訓後目標的達成。目的是一個長遠的方向,範圍較廣,且不易衡量;而目標則範圍明確,較具體且可以量化。

易言之,目的是預期達到的效果,而目標則是要達到該效果的具體指標。因此,一個目的,可以由多個目標來達成。二者之比較(如表 2)。

目的與目標比較 Hahow for Business Blog

                                                 表二、目的與目標之比較

目標的撰寫可參考 SMART 原則,以掌握目標的具體及可測量性。SMART 分別代表,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達成的(Achievable)、目標與目的是彼此相關的(Relevant)、有時效性的(Time-bound)。

在目標的用字上,也要注意避免使用模糊的字眼,例如:"瞭解"(understand)、知道(know) ... 等;而應使用 "寫出"(write)、"說出"(recite)、"區分"(identify)等,可具體表現出來的行為動詞。

三、設計完整的學習旅程:包含課後的訓練遷移

傳統的培訓方案設計,通常把焦點置於整個學習事件,花費相當多的心思、時間、人力、經費及資源於訓練課程本身,僅有少部分的時間投入在課前準備及課後的增強(如圖 3),此種取向的缺點,在於訓練結束後,學員回到工作崗位,若無適當的機制或足夠的支持,訓練成效不易維持。

新的培訓方案設計取向則強調,方案設計應花 25% 的比重於課程的評估及準備,50% 於課程結束後的學習維持(如圖 4),亦即訓練遷移的機制亦應同時設計於課程中,例如:課後的行動方案、主管的支持行動、應用所學的機會等。此概念也呼應 Parry(1997)提出的訓練系統中,也必須建立維持次系統。

傳統課程設計取向 Hahow for Business Blog

                                                    圖三、傳統課程設計取向

新學習設計取向 Hahow for Business Blog

                                                    圖四、新學習設計取向

訓練的成效是所有從事企業教育訓練工作者所關心的議題,本文主張從評鑑的角度來提供方案規劃的指引,從系統的觀點來進行培訓方案的規劃,並著重方案規劃前的分析及訓後的維持系統,唯有當訓練規劃者及主管能具體掌握訓後的組織面目標,並且於訓後給予適當的支持與回饋,方能確實掌握培訓方案的成效。

原文出處:從評鑑談訓練方案的系統規劃

參考文獻: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鄭怡世 (2010)。成效導向的方案規劃與評估。臺北巿:巨流出版社。李藹慈(2012)。教育訓練致勝寶典【教學資源手冊】。臺中市:第一數位典藏。
Estep, T. (2008). The evolution of training profession. In Elaine Biech (Ed.), ASTD
Handbook for Workplace Learning Professional (pp. 9-32). MA: ASTD press.
Parry, S. B. (1997).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raining: A collection of Tools and Techniques.VA: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
Kirkpatrick, D. L., & Kirkpatrick, J. D. (2006).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3rd). Published by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Robinson, D.G., & Robinson, C.  (1989).Training for Impact: How to Link Training to Business Needs and Measure the Result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Wick, C. W., Pollock, R. V. H., Jefferson, A. M., & Flanagan, R. D.  (2010). TheSix Disciplines of Breakthrough Learning: How to Tur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nto Business Results(2nd ed.). San Francisco: Preiffer

Hahow for Business 擁有多元課程與學習顧問服務,同時也設計多樣化職能學習地圖,絕對是協助企業培訓的最佳夥伴,快來免費試用吧!

關於作者
李藹慈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長年致力於成人教育培訓、中高齡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與評鑑等,擅長培訓設計,並以多元觀點及理論進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