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競爭力:文化智商與國際經驗
許多國內外企業創立初期就以國際化為策略目標,期許並準備組織朝全球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對此,企業首先需要提升員工的外語能力。例如日本樂天集團在 2010 年實施一項大膽的「英文化」改革計畫,將企業官方語言改為英文,設立多益成績目標等方式提高員工英文能力,讓組織更容易培育、對外延攬國際化人才,最終成為一家業務領域橫跨全世界的國際企業。
在具備足夠的外語能力後,企業還需要重視組織員工文化智商的養成,以及提供員工所需的國際經驗。
文化智商的養成
除了常見的智商(IQ)和情商(EQ)外,全球化時代另外一個必備的能力就是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CQ),用來衡量一個人在跨文化情境中的理解力和適應力,學者將文化智商分為 4 個面向。
特別一提,因為台灣社會大眾普遍對於某些文化較熟悉與接受,例如日韓與美國文化,但是全世界的文化相當多元,台灣企業的國際布局也愈來愈全球化,因此企業在培養文化智商時,除了提升員工對跨文化的整體意識,還需要聚焦在目前與未來規劃國際布局地點的文化智商。
(一)認知型 CQ
對不同文化的理解程度,包括宗教、經濟、政治等,比如,是否了解其他文化的(如寮國)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是否清楚芬蘭表達非語言行為的規則,並察覺隱藏的價值觀?(有興趣的讀者,請上網搜尋關於芬蘭非語言行為的卡通 Finnish Nightmares)
(二)策略認知型 CQ
跨文化知識的自我反思程度,例如當與不同文化背景(如印尼穆斯林)的人互動時,你是否意識到自己使用的文化知識?是否會確認自己文化知識的正確性?
(三)行為型 CQ
跨文化互動時,準確使用符合該文化期待的語言和非語言的行為程度,例如是否會依據跨文化互動的情境需要(如美國),改變自己的語速?改變自己的臉部表情?
(四)動機型 CQ
對跨文化互動的接受與自信程度,例如是否喜歡和來自不同文化(如巴西)的人互動?是否確定自己能處理適應新文化(如莫三比克)所帶來的壓力?
研究發現文化智商能夠對組織產生許多正面效益,例如可以提高員工在國際業務上的績效、跨文化溝通與談判能力、跨文化的領導力,以及在不同文化工作的適應力和工作表現。
至於如何提高文化智商?在人才篩選上,企業可以篩選高經驗開放性及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才。此外,企業也可以提供跨文化訓練課程,特定文化的知識教育、建立文化同理心的換位思考、教導正確文化行為的角色扮演與示範等,都可以提升員工的文化自我效能感,進而提升文化智商。
最後,企業更可以透過國際經驗來提升員工的文化智商,包含個人海外旅遊、求學和工作經驗,以及跨文化團隊工作經驗,特別是長時間的「高強度」國際經驗,例如一個 3 年的長期外派任務,且任務內容需要密切和外派地同仁、其他國籍同仁,以及其他外部利害關係人互動,這種方式提升文化智商的影響效果,會勝過於一個短期外派任務且不需過多和外派地同仁互動,或是身為一個虛擬國際團隊成員等較「低強度」的國際經驗。
本文摘錄自天下文化出版社《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
原文:《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文化智商是企業的隱形競爭力,其養成分為哪四個面向?
▍Hahow for Business 線上學習平台擁有多元課程與學習顧問服務,從英文化至培養文化智商,絕對是與企業一同培育關鍵人才的好夥伴,若想知道更多詳情,歡迎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