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轉型第三課:從願景到行動,繪製你的企業永續藍圖

Home人資轉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學會了如何戴上「雙重重大性」的眼鏡,並且試著從眾多 ESG 議題中,精準鑑別出對企業最重要的幾個優先項目。然而,找出問題只是第一步,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作戰計畫,這些重要的洞察最終也只會停留在紙上。

這就是為什麼「繪製轉型藍圖(Develop Roadmap)」是整個永續轉型中最關鍵的承先啟後階段。它就像是建築師在動工前,必須畫出的那張詳細施工藍圖,上面清楚標示了目標、路徑、工具和權責。

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步步了解,如何為你的企業,繪製出一張權責分明、目標明確、且能夠被確實執行的永續藍圖。

第一步:打造引擎室-建立你的永續推動組織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推動一場橫跨全公司的轉型,首先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引擎室」。單靠任何一個部門單打獨鬥,都難以成事。但許多企業在第一步就感到困惑:「我知道要組成永續小組,但不知道如何開始?」

以下是一個務實的組成步驟,幫助你從零到一建立這個核心團隊:

階段一:取得高層授權,任命總召集人

  • 尋找贊助人 (Sponsor) : 永續推動需要資源,因此第一步是獲得一位高階主管(最好是總經理或董事會成員)的公開支持與授權。這位「贊助人」將是組織內部最強力的後盾。
  • 任命總召集人 (Leader): 需要一位專職或兼職的負責人來主導整個小組的運作。在大型企業,這可能是新設立的「永續長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CSO)」;在中小型企業,則可能由副總、特助或某個核心部門的主管兼任。這位總召集人是整個專案的靈魂人物。

階段二:鑑別關鍵成員,組成跨部門「作戰聯盟」

一個成功的永續小組,必須是一個跨部門的「作戰聯盟」。成員不應只是被指派的代表,而是在其專業領域能提供關鍵貢獻的專家。以下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員及其任務:

  • 人資部門: 負責所有「S (社會)」相關議題,如員工的多元共融 (DEI)、薪酬福利、健康與安全、人才永續發展等。
  • 環安/廠務部門: 負責所有「E (環境)」數據的盤點,如能源、用水、廢棄物管理、污染防治等。他們是碳盤查的關鍵執行者。
  • 採購/供應鏈部門: 負責範疇三的碳排放管理與供應商議合,確保整個價值鏈的永續性。
  • 財會/法務部門: 負責「G (治理)」面向,包含法規遵循、風險管理、將永續績效與財務數據連結,以及未來碳費的應對。
  • 研發部門: 負責從源頭設計綠色產品,思考如何導入循環經濟、減少產品生命週期的環境衝擊。
  • 公關/行銷/投資人關係 (IR) 部門: 負責對外溝通,包含永續報告書的發布、品牌形象的建立,以及回應投資人與評級機構的詢問。

階段三:建立運作機制,確保權責分明

  • 明確會議與報告機制: 建議成立一個高階的「永續發展委員會」(由高階主管組成,可能每季開會一次,向董事會報告),並在底下設立數個由各部門組成的「工作小組」(例如:減碳小組、DEI 小組,可能每月開會),分頭執行具體任務。
  • 定義權責與目標: 清楚地定義委員會與各工作小組的職掌、年度目標與關鍵績效指標 (KPI),讓所有成員都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別忘了「治理」的頂層設計

除了運作的小組,更重要的是將永續納入公司的最高治理層級。

  • 明確「董事會」的角色: 董事會需要扮演最終的監督角色,定期檢視公司的永續績效與風險。許多公司會成立隸屬於董事會的「永續發展委員會」。
  • 賦能「內部稽核」: 內部稽核單位需將 ESG 相關流程納入查核範圍,確保所有數據的收集與報告都符合規範,就像查核財務報表一樣嚴謹。

透過這幾個步驟,企業就能建立一個不只是「開會」,而是能真正解決問題、驅動轉型的永續引擎室。

第二步:設定目的地-量化你的 KPI 與獎酬制度

有了推動的團隊,接下來就要明確「我們要去哪裡」。空泛的口號(例如:我們要更環保!)是無法管理的,必須將其轉化為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的關鍵績效指標 (KPIs)

有了團隊,下一步就是「設定目的地」。

空泛口號做不了管理, 一定要落實到具體可衡量的 KPI(關鍵績效指標)。

ESG KPI 怎麼設?(範例)

  • 環境面(E):「203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 2020 年減少 50%」
  • 社會面(S):「2025 年女性管理職比例達 30%」
  • 治理面(G):「100% 主要供應商通過 ESG 風險評估」

一個合適的 ESG KPI 指標?

一個好的 KPI 絕對不是主管拍腦袋決定的數字,它通常是以下四個要素的交集:

讓 KPI 真正動起來的關鍵:結合獎酬制度

這是將策略落實到位的「催化劑」。當企業將 ESG KPI 與高階主管的績效獎金、甚至員工的分紅制度連結時,永續就不再只是額外的工作,而是與每個人切身相關的共同目標。例如,一位廠長的獎金,部分可能取決於該廠區的減碳達成率;一位人資主管的績效,則可能與員工滿意度或多元共融指標掛鉤。

第三步:選擇對的工具-導入管理系統與數據治理

有了團隊和目標,我們還需要一套標準化的「工具」來確保執行過程的品質與效率。

導入環境管理系統 (EMS)

在導入永續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聽到 ISO 14001 這個名詞,它就是最被廣泛採用的「環境管理系統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公司為了管理好所有環境議題,所建立的一整套標準作業流程 (SOP)

這套 SOP 涵蓋了如何鑑別與遵守環保法規、如何進行污染防治、如何設定環境目標等。它就像是企業的「環境管理手冊」,而且經常會和 ISO 9001 (品質管理)ISO 45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一起導入,形成一個整合性的管理體系。

建立滴水不漏的「數據治理」機制

ESG 的管理與報告,完全建立在數據之上。如果數據來源混亂、品質參差不齊,那麼整份永續報告書的公信力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數據治理制度至關重要:

溫故知新:依據你的目標,選擇合適的報告框架

在設定 KPI 和策略時,你選擇依循哪個報告框架,會深刻地影響你的方向。讓我們快速複習一下這些框架在台灣的適用情況

繪製藍圖的過程,是將抽象願景轉化為具體行動的關鍵翻譯工作。它確保了公司的每一步都走在正確的航道上,為接下來的全面執行,打下最穩固的基礎。

Hahow for Business 協助企業人資培育高潛力領導人才,馬上 申請免費試用 進一步打造最佳的人才發展策略!
關鍵字:
關於作者
Hahow 是一個專為企業打造的訂閱制數位學習服務。提供最前線的知識內容,與企業一同打造新世代能力需求的最佳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