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brid Learning Design (上) 疫情帶來的混合式學習培訓設計反思

Home人才培育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行動思維。隨著線上社群與平台的興起,學習模式也不只侷限在線下。此外在大環境的因素下,加速線上學習成為這一代學習者的選項時,對於學習設計者的設計思維,同樣需要跟著一起升級。

2022 年太毅國際年度論壇,我們邀請到全球企業領導教練曾怡鈞,與我們分享「數位時代人才發展的設計思維」。

與我們一起來探討,數位化的學習設計,是如何助力組織發展,讓學習不只是一場培訓完就結束,而是能夠實踐組織發展的基礎需求。協助組織在進行數位轉型、組織能力升級,或是組織再造等的議題前,通過人才發展的學習設計,全面賦能組織人才的戰鬥力。

特別分成三個部分跟大家分享:

Part1 疫情帶給學習設計的反思?
Part2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 模型
Part3 設計 Hybrid Learning 的關鍵成功因素

這三個部分的思考,從一開始疫情對「學習設計(Learning design)」帶來的反思,然後為大家帶來 HLD(Hybrid Learning Design)混合學習方案是怎麼設計。最後我們談一談,設計HLD 有哪些關鍵成功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錄

Part1 疫情帶給學習設計的反思?
反思一,疫情:一面照妖鏡
               疫情所顯示的盲點
               你說有瑕疵怎麼沒發現?
               疫情在提醒你什麼事情?
反思二,學習是剛性需求,培訓是彈性需求
反思三,實體培訓變成稀缺資源
反思四,線上學習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誤解 (互動迷思、 工具迷思、替代迷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1  疫情帶給學習設計的反思?

反思一,疫情:一面照妖鏡

疫情所顯示的盲點

疫情爆發到現在,眼看就要進入到三年,有些朋友跟我說學習產業是重災區,也有開培訓公司的朋友跟我說,去年在解封之後,經歷報復性的培訓,讓他的業績創新高,我聽說還有一些線上學習公司的業績長紅。

疫情除了帶來困難,帶來壓力,我覺得更像是照妖鏡,把一些積累已久的問題攤在陽光下。舉例來說,疫情一來不能群聚,不能進教室上課,但是,有些課程在企業裡面是必修課,所以你不能在實體上課,就轉成線上直播。結果本來在線下實體上的順利課程,轉變成直播後,出現一大堆車禍現場。

如果這些問題,只是因為線上教學的出現就算了,但是,有些朋友對問題的深入分析後,會發現一些在課程設計上,長期存在的瑕疵。

你說有瑕疵怎麼沒發現?

過去在實體上課的時候,企業培訓師可以用氣場、魅力,出色的演講技巧,把這些瑕疵掩蓋掉。但是,轉成線上培訓後,大師們就很難透過線上平台來發功,以至於課程設計的盲點,一個個跑出來。

除了課程設計之外,原本學習產業,看來沒問題的做事方法,或是一些看來經營很好的經營策略,也在疫情之中翻船,公司這樣子,個人也是。

我有一位培訓師朋友,過去有三分之二的業務,是來自海外的線下實體培訓。去年 3 月到 6 月之間,他海外的課程全部取消,台灣本來也沒什麼課程可以上。所以在 7 月之後,他面臨的重大抉擇,是要飛來飛去,上課賺錢養家,來回一趟至少要隔離二十八天。

而且要冒著,一人染疫,全家隔離的風險去賺人民幣,還是要在台灣拚重新出道,跟著許多經營台灣市場已久的培訓師,爭搶因為疫情,導致開課量大減的實體培訓市場。

疫情在提醒你什麼事情?

我的狀況本來比他更慘,因為海外業務佔了我總業務量的八成,還好對線上培訓的學習工具有試著去摸索。

所以在幾年前,試著把線上跟線下的學習活動搭配在一起。以至於我還能在線上平台來留一點點業務,要不然去年就遭到滅頂之災。

如果你和你的部門、你的公司,在疫情裡遇到很大的麻煩,我們可以來趁機思考,這是在提醒你什麼事。

反思二,學習是剛性需求,培訓是彈性需求

關於學習設計的第二個感悟是:

「學習是剛性需求,培訓是彈性需求。」

用白話文說法,你的公司可以不用辦培訓,但是你的人不能不學習。我們在設計的不是培訓,而是學習方案。企業培訓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學習工具,更不能跟學習畫上等號。

從二十多年前到現在,愈來愈多的企業,把公司裡面「Training design培訓設計」改成「Learning design 學習設計」。就像當初把人事部,改成人力資源部。這不是單純算筆畫,改名改姓,更應該是重新定義這個部門的「功能」跟「任務」。

混合式學習 - 培訓設計到學習設計方案

反思三,實體培訓變成稀缺資源

疫情也許會讓你的培訓停擺,但是學習卻不會停擺。

學習是企業跟個人,為了提升自己所做的事情,相對於培訓是你的部門,或者是培訓公司提供出來,幫助人們學習的商品。所以學習這件事情,比培訓大的太多。

混合式學習 - 實體培訓變成稀缺資源


不過話說回來,這兩年在台灣,倒也沒真的遇到培訓停擺的狀況,相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懼,沒有讓實體培訓消失掉,只是讓它減少。

所以實體培訓會變成一種稀缺資源,進一步讓線上學習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誤解。

反思四,線上學習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誤解

對線上學習的誤解,主要呈現在三方面:「互動迷思」、「工具迷思」、「替代迷思」。

混合式學習 - 線上學習的誤解 : 互動迷思、工具迷思、替代迷思


互動迷思

互動迷思是說,這個學習設計,或是公司的 L&D 單位也好,非常強調說:「我們現在要做線上學習,所以線上課程一定要有大量的互動。」不只要有互動,而且是要有「大量」的互動。

但是,為什麼呢?

我發現很多人擔心線上互動的效果,比不上「實體」的課堂,所以不斷「加量」,感覺多做,多安心。

可是,你要注意,量多到不該互動的時候,你還要要求互動,問了一堆不必要的問題,然後,苦苦等待學員不情不願的回答。這就讓不必要的互動,佔據寶貴的時間跟經歷。

工具迷思

工具迷思的意思,是你在線上教學的時候,運用好多工具。但是,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到亂用的情況。

典型的亂用是,你想要在一堂學習活動裡,把所有工具都用上。

如果你用的工具越多,花樣越多,就代表越專業的話,你設計出來的課程,就可能讓老師疲於奔命,老師疲於奔命,學員也就會疲於奔命。

替代迷思

「替代迷思」是指望線上學習,能夠完全替代線下實體的學習活動。

我自己是從替代迷思走過來的人,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從 2015 年就開始大力鼓吹走向線上學習。但是,這段時間被迫在線上上課的操作下,我們發現,線上學習活動,跟線下學習活動,存在不同的優勢跟劣勢。

替代迷思是什麼?是你明明在進行線上的直播教學,卻要重現線下的實體學習。

我就有客戶這樣跟我搭配,他們在進行線上課程出動三台攝影機,從不同角度拍攝。除了拍攝現場,他們在另外的上課地方,也是三台機器伺候,動不動給學員拉近景的特寫。學員一開始好像覺得參加演場會很開心,但是,整趟學習效果極差。

因為三位攝影師,能夠對課堂造成多大的干擾,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就錯誤的期望,導致錯誤的投入,最後錯誤的失望。

所以替代迷思的另一種思考點,是要知道過猶不及。

Hahow for Business 提供數位培訓平台與多元課程,能不限地點讓員工隨時學習,並為每位客戶打造專屬顧問服務,協助企業轉型,歡迎立即 申請免費試用 進一步了解更多!

關於作者
太毅國際
太毅國際顧問集團是臺灣最大的管理教育機構,有別於一般傳統的培訓機構,我們相信學習只是過程,改變才是目的,持續創造人對改變的熱情 Passion to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