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模型 目錄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 學習設計九步驟
- 步驟三 選擇學習點
- 步驟四 為學習點選擇適配的學習活動
- 步驟五 規劃學習架構
- 步驟六 規劃學習方案
- 步驟七 選擇學習方案
Part 2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模型
幸好還有些人從這些迷思中醒過來,了解到線上線下的各種學習模式與工具,都各有各的優點跟缺失。所以我們在設計學習方案要做到「物善其用,因時制宜。」
如果是「物盡其用」下去就會進入到「工具迷思」。所以講到物善其用,就想起我三十年前的老師,我從司徒達賢老師學到的第一件事情,叫做「大家聚在一起,就該做那些,聚在一起才能做的事情。」
可是,大家對於 Hybrid Learning 還沒有一致認同的定義。大多數人認為,Hybrid Learning 是把線上自主的學習活動、線上的直播教學、線下的實體教學活動,整合在一套學習方案裡。也有人說,還要加上自己在線下的自主閱讀跟練習。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模型
去年的太毅年會上,我們分別從時間、空間、關係,這三個維度做了一個講解。今年我們在這個概念下,更系統化的列舉,整個學習設計的九個步驟,整個 Hybrid Learning的學習流程,是從確定「學習需求」開始,還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來指引,所以整個 Hybrid Learning 的設計,是需要從學習需求與目標的探討,還有實施學習方案後的成效評估。

【分析學習目標與需求】
- 步驟1 確定學習需求 Establish learning objectives
- 步驟2 設定學習目標 Setting learning goal
【設計學習架構與方案分析】
- 步驟3 選擇學習點 Select learning points
- 步驟4 為學習點選擇適配的學習活動 Match learning point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 步驟5 規劃學習架構 Create learning structure(s)
- 步驟6 規劃學習方案 Develop learning program(s)
- 步驟7 選擇學習方案 Determine the learning program
【設計學習架構與方案分析】
- 步驟8 實施學習方案 Implement the learning program
- 步驟9 評量學習成效 Evaluat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混合式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習內容搬到線下,然後把線下的內容放到線上。要發揮混合式學習的效益,是需要經過設計,才能夠排除三大迷思,達到「物善其用,因時制宜」的效果。
Hybrid Learning Design Pro. 學習設計九步驟
以下針對學習設計九步驟中的步驟三到步驟七做細部說明:
步驟三,選擇學習點
我在這邊跟大家分享,我們在學習設計的過程。我的任務是設計一堂談判課程,我先在知識的海洋裡面,選出 14 個「Learning Points 學習點」。這邊標誌的 14 個知識、技術、觀念,就是我們選擇學習的重點。

步驟四,為學習點選擇適配的學習活動
每個知識點後面,都有完整的計畫與工具,以及透過什麼樣的活動來學習。這邊我列了八個學習活動:

學員們可以自主收看影片、課前閱讀,還有自己做案例研究。課程後,他們可以在課堂上來進行 Q&A、實戰演練的互動教學。
我要特特別提,為什麼要把「培訓」跟「學習」分開。你會注意到收看影片、課前閱讀、案例研究、課後演練,大家通常不會把這些稱培訓,只有像知識講解、案例分析、實戰演練等才叫培訓。但是,當我們把這些模式稱為「學習」,就不會是配角,而是被涵蓋在整趟學習旅程中。
設計知識點的學習活動
有了學習活動後,下一步我們把「學習點」和「學習活動」相互搭配。去分析各個「學習點」,用什麼樣的「學習活動」來呈現,以及達到的效果是什麼。結果就是大家看到下面的內容,把每一個「學習點」的代號,搭配相應的學習活動。

我們拿「原則式談判」來看,可以通過看影片,了解「原則式談判」是什麼意思,也可以看課前閱讀,知道定義與更詳細的說明。然後到了課堂裡,通過 Q&A 把還不是清楚的內容鞏固,甚至還可以運用案例分析來理解原則式談判法。但像是「提案的技巧」就不用這麼大費周章,我們只要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講解,再來進行實戰演練。
步驟五,規劃學習架構
你像這樣的搭配以後,就可以把各個「學習點」跟各項「學習活動」,搭配出最有效的組合。最後的成果就是你課程的學習架構。
學習架構出來後,根據你可用的資源,例如:有多少時間,多少預算,學員的知識水平在哪等等,通過各項因素來綜合評估,再來去參考剛才的學習架構。然後去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路徑,哪些是線上活動,哪些是線下活動,中間怎麼搭配,你就能夠擬定出學習流程。
學習流程:學習架構(6環節)+ 學習活動(自習、教學、作業)

整體的學習活動,依序標明序號。例如:上面有六個活動,針對學習目標,來規劃學習活動的排列。最終的呈現會如下表:

步驟六,規劃學習方案
你把「學習活動」跟「學習流程」結合在一起,你的學習方案就成形。每一個「學習點」通過什麼樣的「學習活動」來達成學習效益,然後再規劃到「學習流程」裡面的每一個環節,教給學員什麼內容。即便是遇到線下課程不能上,也能快速做出應對策略。因為課程研發的架構非常清楚,我們可以立刻把現場教學,轉換成直播教學,並且根據直播教學的特性,重新安排學習流程。
比方說,你讓學員在實體課程上一整天的課,變成要讓學員上一整天的直播課程,反而會出現反效果。所以我們就把本來 2 天,一共 12 小時的實體教學,轉換成 3 次,一共 9 小時的直播教學。另外 3 小時,我們把放進「自主學習」跟「課後作業」裡面。
最後整個進階混合式學習架構,就會呈現以下的方式:
學習架構(9 環節)+ 學習活動(自習、直播、教學、作業)+ 學習點

通過重新架構「學習流程」形成一套更進階的混合式流程。
每次教學前,都會有直播教學和自主學習,先讓大家把自己就看懂的內容,先在課前了解,到了直播課堂上,我們不只是教知識,更是釐清對學習內容的疑問,最後在實體課程的現場,學員只要不斷進行練習。現場教學的主導權在學員手上,這也就是我們在 Hybrid Learning 裡的關係維度,大家可以從彼此之間來學習。
步驟七,選擇學習方案
剛才我們走過了五個步驟,像剛才說的混合式學習中的全線上學習,或是進階混合式學習,你就有好幾種不同的學習架構,然後不同的學習架構,你就可以規劃不同的學習方案。

- 第一步:選擇學習點,Select learning points
- 第二步:為學習點選擇適配的學習活動,Match learning point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 第三步:規劃學習架構,Create learning structure(s),加小s的用意,代表你在選擇適合的學習活動後,你可以規劃好幾組,不同的學習架構。
- 第四步:規劃學習方案,Develop learning program(s)
- 第五步:選擇學習方案,Determine the learning program
我要強調的是,這五個步驟裡面,每兩個步驟之間,都存在策略性的選擇。選擇的依據,則來自最初的「學習目標」。
從 Hybrid Learning 流程的九步驟。我們可以發現「Hybrid」是手段,「Learning」是任務,借助混合式的設計來提升學習效益。最終這些學習成果,將指向最初規劃的學習需求。